The Man Behind The Scenes

10 Timelines of His History

Home
1 Sun Yat-Sen
2 Wang Jingwei ( Wang Zhaoming)
3A Chiang Kai-Shek
3B Chiang Kai Shek ___Part 2
4 History of Tan Onn Lock
5 Tan Onn Lock Active in Education, Revolution & News Media
6A Chief of Myanmar (Burma) Branch
6B Chief of Myanmar (Burma) Branch
7 More on Revolution Comrades
Tribute to a Big Brother and Friends
8B Big Brothers and Friends __Part 2
9 His Photo Album
10 Timelines of His History
11 Calligraphy of Tan Onn Lock
12 Calligraphy (1)
13 Calligraphy (2)
14A Calligraphy (3)
14B Calligraphy (3)
by Other Calligraphers
15 His Written articles (1)
16 His Written Articles (2)
17 Birth Place of Tan Onn Lock
18 The Curator of Tan Onn Lock Collection
19 Download E-BOOK of Tan Onn Lock (PDF)
20 Tan Onn Lock Video E-Book on YouTube
21 Sculpture of Chinese Styled Scenery __ by Hand Splitting of Rock
22 Chinese Political Theme ART Abstract RED
23 Stamps Collections__ One of a Kind Philatelic

timelinelogo.jpg

陳允洛時間線

Detailed Timeline

of Tan Onn Lock

timelinelogo2.jpg

1890.3.29 日生於泉州城內,祖籍福建晉江
1905赴童子試 ,縣府考甫畢,即宣佈廢科舉。
1906泉州清源書院改爲中學,即入中學
190718歲,英華學院教師一年
1907英華教書時間,陳允洛寄宿尋源,順便選讀尋源英文,亦算是尋源學生。
1908鼓浪嶼普育學堂老師
1909赴仰光,經新加坡生病,受鄭聘廷牧師照顧(新加坡同盟會1906初創會員)
生病的陳允洛持五叔
(秀才)陳春冰的老友林文慶博士介紹信看新加坡殷醫生
1909仰光益商學校教員,(陳允洛文集page263)此校徐贊周會長特別爲同盟會辦的學校
1909參加仰光同盟會
1910仰光同盟會報紙進化報呂志伊有事回國,維持者陳鍾靈邀陳允洛爲短評。
1910買檳榔嶼光股票,至檳城閱書社。取得同盟會號碼。陳允洛文集上冊提起為何成立檳榔嶼光華日報
@此檳城行陳允洛直接遇到許多同志,有可能也到新加坡
@歷史記載仰光同盟會與國內外許多通信經過他手。陳允洛必然接觸許多不同地區同志。
@陳允洛持仰光同盟會(濟急團職員徽章),此特別專用徽章証明陳允洛參與革命籌款工作有密切關係。
1912仰光益商學改稱共和學校
1912同盟會改組爲國民黨,國民黨辦仰光覺民報。陳允洛爲七名董事之一
民國初年陳允洛去致敬黃花崗
72烈士(文集下冊44頁)(陳允洛返中國)

1914汪精衛贈與陳允洛一首詩與書法卷軸
1915奉緬甸中華革命黨支部之命,陳允洛攜巨款20萬港元供廈門反對袁世凱活動開支
1915冬天,離開仰光赴檳城(文集記載)因爲討袁賊,仰光切覺民報題目(賊太兇),被警召去責問。
1916返國參加討袁之役,陳允洛 諸同志召開軍事會議,率革命黨人攻克同安城。
1916晉江通俗教育演講所所長,此演講所為反袁組織
1916創辦泉州新民週報,聘傅無悶爲編輯
1916秋天,返回仰光,李卓然委他在南洋爲民鐘報招股
1917.11月與李碩果(李光前的兄長)接辦廈門民鐘報,傅無悶爲總編輯
1918.528日,廈門民鐘報遭查封,因言論觸怒福建督軍李厚基。陳允洛逃避香港,傅振箕(傅無悶)逃往菲律賓
1920緬甸仰光共創辦平民學校(胡文虎為此校董事),同ㄧ時間陳允洛兼任福建泉州”新隅学校”校長

1921陳允洛與許摩力籌備仰光日報。陳允洛為仰光日報經理,(胡文胡為總經理)
1921與鄭秀霞女士於廈門結婚
1922(逢狗年)大兒子陳時中出生緬甸,陳時中緬甸passport 年齡少報兩年,報錯為1924
19251938年鼓浪嶼英華學院教書國文主任兼民鐘報筆政
1938
日軍佔領廈門。難民湧入 英國屬地 鼓浪嶼。陳允洛擔任 國際救濟會職員 

1939新嘉坡南洋商報副經理

1940陳允洛,陳蘭生,許摩力創辦:抗日報紙仰光中國新報。幾位中國新報編輯遭日軍殺害

1941吉隆坡新國民日報經理

1942日本軍占領新嘉坡南洋商報印報機器,迫刊昭南日報

1946陳允洛與傅無悶創辦中南日報。1947年5月16日改名新嘉坡中興日報
** 二次戰後 陳允洛參與新嘉坡四家報社包括南洋商報
** 新民日報
, 中南日報, 國民黨南洋支部機關報中興日報。1950年代為新加坡中興日報曾赴台北,得蔣中正晉見。

1945戰後回中國,探望母親與家人。提起取得泉州宋 王梅溪 承天寺 十奇诗拓本 (文集下冊第70)
1955返回南洋商報到。  1963副理榮休
1968年中日文化交流書法首獎,會長獎
1971 &1978 廈門英華旅菲港台校友為他出版“陳允洛文集,與第二集“    

1981 11月22日去世於新加坡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newspaperwithtanonnlock.jpg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At the section 19 of this website,

本網站第19部份可下載的PDF File 內容達295陳允洛收藏有較完整的說明

Downloadable PDF Filehas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on the whole collection

親人書畫

Arts by Brother in Law and Sister in Law of Tan Onn Lock
All graduated from Yanjing University ( Known as Beijing Unversity Now)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bamboopic.jpg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Professor Chang, 23 Years at Department of Archeolog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in UK until Retired

zoomtoviewdetail.jpg

1111.gif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陳允洛與妻鄭秀霞
和鄭家的全家照

Download LINK to
the Complete PDF Information of
The special Bamboo Painting

click here to download Bamboo Painting by Professor Chang

(下圖)鄭德坤教授空心墨竹

(猜測大約1960年代以後作)

清墨之美在於竿

Perfection of Hollow Style Bamboo
by Consistency of Brush Strokes

bamboopainting.jpg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中國名考古家鄭德坤教授 

送給 大姐夫陳允洛 


郑德坤1907~2001

著名考古学家190756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的鼓浪屿1936年受哈佛燕京学社委派赴四川,在华西协和大学任教,并主持華西大学博物馆。后著有四川史前考古一书,在剑桥大学出版。被日本考古学家水野清一教授誉为四川考古学之父



鄭德坤教授著作,中英论著有一百五十册,数百篇学术研究论文,

不胜枚举。纵观先生一生于中国考古学的功业 

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xkxzh/183.html


以上資料原载中国文物报》2001530日第5


 

上圖全體照有 
鄭德坤教授,
譚紐就女士 與 黃文宗女士

auntiepaint1.jpg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菊花  譚紐就

為陳允洛夫人三弟鄭成坤教授的夫人,

燕京大學畢業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auntiepaint2aa.jpg
Please Zoom in to See Detail

藤花  黃文宗

(鄭德坤教授夫人)

燕京大學畢業

她畫送給送新加坡大姐夫陳允洛

黃文莊使用

印章是黃文宗本名。她的父親是 黃廷元

參加同盟會淘化大同公司創始人之ㄧ

參考用

鄭板橋與徐悲鴻 墨竹竿 畫

Reference of some Famous Bamboo Painters

famouspainteronbamboo.jpg

悼念吾师郑德坤教授
  邓聪 
 原载《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30日第5版
2005-05-21 22:53:20 阅读 次 

郑德坤教授于4月6日离开人间了。这不仅是我丧失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师,同时这也是中国考古界的一大损失。从1986年先生因病退休,初期在家休养练字,闲耍麻雀以锻练脑筋。九十年代以后先生显得沉默寡言。我们会晤间虽相对无言,然而先生慈祥和蔼的目光依旧。十多年来先生以其坚强的意志力与病魔作战,最后还是撒手离我们而去,能不令人怆恻?

4月1日我远赴四川成都考古考察,离港前探候先生。先生尚张眼回应我的呼唤。我抚摸先生的手足话别,内心只想着但愿人长久。不意这一别竟成永别。4月9日传来先生逝世的消息,其时我已转到杭州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一时想到今后人天永隔,连先生慈祥和蔼的目光亦无缘再会,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郑德坤教授是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有少数几位从国外留学回国的中国学者,拿起锄头从事田野考古工作。李济、梁思永、裴文中、夏鼐、吴金鼎、冯汉骥等先生,还有郑德坤教授,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宰着二十世纪中国考古的命运。

郑先生一生考古的行迹,按生活工作空间的变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7-1950年

先生在燕京大学(1926-1931年)以至哈佛大学(1938-1941年)受教育,取得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先后任教厦门大学(1934-1936年)及华西协合大学(1936-1946年)。先生在四川考古时日较长,所获丰富。近年我有数次机会前往厦大与川大讲学交流,得亲自接触郑先生于国内所遗下的雪泥鸿爪,每有体验感触,令人嗟叹。

1947年先生曾被邀赴英国伦敦、牛津,剑桥各大学讲学。1948至1950年在港暂居,与陈公哲和饶宗颐先生等有过从,是先生措意香港考古之始。

第二阶段:1951-1974年

1951年郑先生应聘前往剑桥大学任教,举家迁居英伦。先生在剑桥执教达23年之久,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满门。现今西方学术机构与博物馆执东亚考古美术牛耳的学者,不少都是当年先生的学生。

我对先生在剑桥的生活所知最贫乏。2001年2月间,我曾接待澳洲国立大学考古学家彼得活(PeterBellwood)教授。彼得活教授是现今东南亚考古学的翘楚。我意外知悉,彼得活氏亦出身于剑桥大学,曾受德坤师所启迪。先生早年学生MagdalenevonDewall、RoderickWhitefield、ChouJu-hsi,现均已届退休之年。然而先生于欧美所散播研究中国考古艺术的种籽,萌发繁衍,绿荫成林。

此外,先生在剑桥大学值年休的机会,曾于美国普林斯顿、马来亚大学等地讲学。1966年先生更涉足沙捞越,发掘Santobong等六处遗址,贡献东南亚考古工作。

第三阶段:1974-1986年

1974年李卓敏校长邀请刚从剑桥大学荣休的郑先生来中文大学讲学,原意是为了借重郑先生的力量去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而郑教授来港主要希望编著中国考古学大系的第四卷《汉代中国》。来中大后1974至1979年的六年间,先生先任教于艺术系,后兼任文学院院长,最后出任副校长,且赶上中大进行改制,行政事务的繁重,可以想像。郑先生原来著书的心愿遂成泡影。然而在有意无意之间,郑先生却为香港地区考古学的发展,种下了树苗。

香港地区本地考古学的开拓,就是得力于郑先生在中大的劈划。本地众多高等学府中,迄今中文大学为惟一发展考古学学科的大学。这不能不说是郑教授来港后重要的业绩之一。

郑教授的著作等身,中英论著有一百五十册,数百篇学术研究论文,不胜枚举。纵观先生一生于中国考古学的功业

nextcalligraphylogo.jpg

   

美人兵草 畫家汪達三 
以彩色 特意表達
 蘭根部之美

Title: Beauty of Ordinary Grass

zoomtoviewdetail.jpg

A Famous Brand & Century Old Ink Ingot
always attached with a Custom Made Hand Painting with Unique Title

Zoom in to view detail
sam_2339ink.jpg
Collections of Tan Onn Lock

(圖)汪達三畫 美人兵草

清末民初時期

胡開文徽墨卷軸

汪達三 命名 美人兵草

更將一幅平凡的畫帶入不同的意境

 

beautyandroot.jpg

howtoorchid.jpg